第789章 兰亭序,千古之谜-《玩宝大师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对此,如今盛行的说法是,《兰亭序》被唐太宗李世民带着下墓陪葬了。

    有些综合正史、野史、传说的本子,听起来还有鼻子有眼的。

    据说,王羲之对《兰亭序》也珍爱异常,因为他后来曾经也试过,再也写不出这种水平的作品了。于是,王羲之将《兰亭序》作为传家之宝。

    传至王羲之的第七世孙,已是南北朝末期。不过这个第七世孙少年时出家了,法号智永。这个智永作为王羲之的后代,不痴迷书法也说不过去。他痴迷到什么程度呢?在出家的永欣寺,他把自己关在一座小楼里苦练书法,发誓“书不成不下此楼”,就此苦练三十年。

    智永后来确实也成了历史上的一位书法名家,虽然比不上王羲之王献之,但,“真草千字文”了解一下。

    智永活了一百岁,很长寿;但他是个和尚,没后代;王羲之将《兰亭序》作为传家宝的愿望就此中止。不过,智永没儿子,还是有徒弟的,他临终前将《兰亭序》传给了徒弟辨才。

    辨才为了不负师父所托,在屋梁上悄悄凿了一个洞,将《兰亭序》藏在了里面。

    此时已是唐代贞观年间。皇帝李世民听说《兰亭序》真迹在辨才和尚那里,多次安排人想弄过来,不过辨才软硬不吃,就是一句话:师父圆寂之后,贫僧也不知那《兰亭序》的下落。

    李世民一看,软硬不吃,那就智取。不久后,一个书生“无意中”认识了辨才。这个书生的书法造诣很高,和辨才相谈甚欢,感情愈发深厚,最后成了“知己”。

    有一天,书生竟然带了两幅王羲之的真迹来找辨才,知己共赏析。聊至酣处,辨才感叹,说你带来的书法,虽然都是王羲之的真迹,却不是极品!就着这个话头,书生经过一番试探和套路,终于让辨才说出了自己有一幅王羲之的神作。

    继续套,辨才犹豫再三,说出了《兰亭序》。书生自然“不信”,说辨才吹牛,连同鄙夷的眼神一起发挥。

    辨才一时没控制住,居然从房梁上取出了《兰亭序》!

    这书生仔细查看之后,居然直接将《兰亭序》收入袖中,同时拿出了皇帝的诏书!

    原来,这个书生就是监察御史萧翼!

    辨才此时才知上当,但悔之晚矣!

    李世民由此得到《兰亭序》。辨才和尚就此忧愤成疾,没过多久就撒手去了。

    李世民在世时,命不少书法名家作《兰亭序》摹本,同时还有“拓本”;而驾崩之后,《兰亭序》作为陪葬品被他带进了棺材。

    如果,《兰亭序》真迹确实陪葬了,那眼前这一幅又是什么情况?


    第(3/3)页